读创/深圳商报记者穆砚
4月27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0.93%,其中实现酒类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1.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6.57%。
与此同时,茅台集团将开启新一轮品牌改革瘦身规范工作,着力提升集团酒类品牌价值、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到年底,茅台要建成和完善“1+3+N”品牌体系。并鼓励子公司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停用集团LOGO工作。
子公司被叫停使用茅台集团的LOGO后,短期内,失去“靠山”会对子公司的整体业绩带来不利影响,但从中长期看是有利于子公司自我品牌建设和发展的。
▲年6月29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工人正在拆除贵州茅台酒厂厂大门上的“国酒”字样。(视觉中国供图)
贴牌产品透支茅台形象品牌“瘦身”势在必行
贴牌,是白酒行业一种常见的运作模式。企业布局多个白酒贴牌产品,主要是为了寻求规模化增长。包括泸州老窖、五粮液等著名白酒品牌都曾实施过贴牌策略。不过贴牌也是一把“双刃剑”,为白酒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透支品牌价值,甚至影响品牌形象。
茅台集团内有不少酒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采取贴牌经营模式,在品牌背书上高度依赖集团LOGO。此举虽有利于收益,却不利于子公司自身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有益发展,同时还存在着透支茅台母品牌美誉度的风险。
此前,茅台旗下子公司就有贴牌产品涉嫌虚假宣传的案件发生,如茅台白金酒——
年,有人花费69.7万元购买了一批号称酒龄15、30年的“茅台白金酒”。随后,消费者发现该品牌宣传资料中其酒厂自诩有50多年的历史,实际建厂于年3月。疑似涉及虚假宣传,这名消费者随即将经销商告上法庭,要求被告“退一赔三”,最终赢得官司。
这一事件令茅台随即在年开启了“瘦身”之路,全力推进品牌“双十”战略,要求每家子公司保留的品牌数不超过10个,每个品牌的条码数不超过10个。年又首次提出“双五”规划,目标是将子公司品牌数缩减至5个左右,产品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
对于透支品牌形象的行为,茅台集团实施“零容忍”,而当初惹祸的“茅台白金酒”,后来也因屡错不改,直接受到“除名”重罚——
年2月18日,茅台集团下发通知,点名痛批旗下的白金酒公司,称其在生产经营中屡次违反集团品牌管理规定,近日又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对茅台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集团公司不再授权其使用集团知识产权,生产业务由保健酒业公司接管。
为防止白金酒公司类似情况发生,茅台集团还在通知下发之日起,全面停止包括茅台酒在内的各子公司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所涉业务,相关产品和包材在未经集团允许的情况下,就地封存,不再生产和销售,堵住了品牌透支的口子。
茅台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实行“双十”“双五”品牌规划以来,各子公司品牌及产品大幅“瘦身”,共缩减品牌余个、产品余款。通过“严审批、强监管、重考核”,初步改变了过去品牌杂乱、产品繁多、管理混乱的局面。
茅台集团“瘦身”的同时,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企业,近几年也纷纷改变经营策略,陆续开始“瘦身”,对内部子品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清理。
强化茅台集团管控能力整改子公司成重中之重
“茅台白金酒事件”后,茅台集团自年全面开启一场持续三年的集团管控能力建设战,针对子公司的管控就作为重中之重。
针对各子公司发展不平衡,品牌结构有差异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茅台集团进行了集中整治、解决。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对品牌开发商、经销商的管控力度,切实提升品牌维护意识。同时,茅台集团还加强投资管控,清退低质资产。年起,已经清算退出57家亏损、微利、“僵尸”类企业。这些举措体现了茅台坚决打击不规范运作、打击有损茅台长远利益行为的决心,向社会释放了“做强、做精、做久”茅台品牌的强烈信号。
目前,茅台集团正组织各酒类子公司对现有品牌、产品和经销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和评估,确定长远保留品牌和过渡期品牌,确保到年年底建成并完善“1+3+N”的品牌体系。
同时茅台集团还督促子公司制定年品牌瘦身规划,打造大单品,逐步淘汰业绩低下的品牌,控制品牌产品数量,鼓励子公司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停用集团LOGO工作。
据记者了解到,茅台集团还将加强品牌信息化管理配套建设,提高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品牌开发“统”与“管”的力度。据悉,茅台将建立集团品牌及知识产权电子数据库,完善品牌档案,对集团品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
子公司自力更生做好做强做大自身品牌
对于茅台集团子公司来说,失去了茅台品牌的“背书”,肯定会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接受程度,由此进一步影响到产品销量。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借此机会独立发展壮大,做好做强做大自身品牌的契机。
记者28日电话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茅台内部人士。他表示,过去茅台集团品牌太多太乱太杂,各种产品线繁多,反而拖累了茅台酒的经营和发展。加上茅台白金酒等贴牌产品涉嫌虚假宣传,对品牌美誉度产生了一定影响。痛定思痛,经过近年来的重拳出击整治整理,理顺理清了子公司滥用集团LOGO的问题,一方面保证了集团集中精力做好核心单品,对品牌管控力确实有了完全的加强;一方面也为子公司自力更生,做好做强做大自身品牌开辟了一条自强自立之路。
针对记者提出的子公司品牌失去茅台集团LOGO背书后,“断奶”会不会导致子公司品牌全面收缩,失去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问题。该内部人士说:“不存在所谓‘断奶’的问题,过去多年使用集团品牌,已经给优秀子公司的产品带来了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今后,子公司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发展靠自身,但茅台深厚的文化和底蕴仍然是这些子公司品牌最好的背书。”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