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员作为经常和终端老板打交道的一线人员,在铺货的时候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一:现在的县乡分销商越来越挑剔,接受新品铺货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根本铺不进去;二:即使碍于经销商的面子好歹铺进去了,也是摆在货架上卖不动,落得满是灰尘。
在实际市场操作当中,类似这样的铺货冷遇很普遍。铺货是新产品导入县乡市场,顺利实现“从商品到货币这惊险一跳”的前提。但为什么会出现铺不进甚至铺进了却销不动的怪现象呢?
现行铺货的冷思考
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目前陈旧的铺货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在铺货的思路上走进了死胡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铺货就是卖货。即变相转移库存,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只要将产品不论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卖给了分销商,铺货工作就算完成,他们也就万事大吉。至于如何去卖,那是分销商的事情。
误区二:铺货就是促销。即铺货就是做促销,市场做促销了,业务员才真正地提劲去铺货。没有促销,铺货好像就没有了支撑,没有了意义。
误区三:铺货是对方的事。即经销商认为铺货是厂家的事,厂家来人了就铺,不来人就靠自然销售;而厂家却认为铺货是经销商的事,铺货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彼此都没有真正把市场看做自己的市场。
误区四:铺货就是送货……正是因为以上种种误区,才导致铺货工作仅仅停留在配送层面,而不是真正的铺市,更不用说铺货的整个系统流程。
什么才是有效的县乡铺货?
农村市场的分散性,使消费品的铺货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有效的铺货,就谈不上产品销售,更谈不上销量增长、利润增加以及品牌提升。
县乡市场的有效铺货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产品要铺到客户终端
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或策略组合,让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使产品在消费者需要时,能够看得见,买得到。
2.产品要实现生动化陈列
产品不仅要铺到终端,还要协助分销商突出其在货架上的排面和位置,让产品得到 化和生动化的陈列,不仅让消费者容易看见,还容易拿取。
3.分销商乐于推销
通过营销策略,想方设法让分销商积极推介,而不是光摆到货架上就完事。
4.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转化
不仅将货铺进去,将产品陈列出来,让分销商积极推荐,还要通过终端的拉动,使各级分销商的推力和终端的拉力结合起来,使产品快捷流通到消费者手里,让铺货工作得以完成。
县乡市场铺货只有实现以上四点,才称得上铺货,它的标志是:产品实现了它的使用价值,最终为顾客所接受和消费。可见,铺货工作的真正完成,关键在于从铺市到铺“心”。
县乡铺货:从铺市到铺“心”
如何才能做到从铺市到铺“心”呢?
1.认识铺市的意义
传统铺货流程是:产品从经销商发出,经过各级分销商(包括终端零售店), 到达消费者。铺“心”强调的是价值的传递,产品只是作为一种载体,它更加注重铺货的人性化,通过情感、服务以及利益三种驱动手段,达到多赢的铺市效果。
2.铺市与铺“心”的区别
在传统铺货过程中,营销4P被广泛应用,即铺货的厂家或经销商更多地鍖椾含鍝釜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鍝噷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