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看大病。
周碧英诊所内来看病的患者。
周碧英为患者诊脉。
给“活死人”夏艳红复查身体。
“是周大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周大夫就没有我全家。”
周碧英为患者诊脉。
“看舌苔的状况恢复的不错呀。”
“你的病要完全康复,还需要你配合治疗一段时间……”
与康复的患者亲切交流。
患者容淑兰说:“我的腰原来是弯的,现在好了,直起来了。”
在这花钱少治大病百姓都信她
午时已过,患者不肯离去,在门口吃起盒饭来,继续排队等候。
晚上近9点为 一位患者诊治。
周医生进药非常严格,绝不以次充好。
视察车间。
指导工作。
“要一丝不苟的工作。”
讲解酿酒过程。
忙碌的包装车间。
周医生与张院长在仓库交流。
周大夫女儿周艺霖接受采访。
周医生在办公室。
北京泽正堂中医研究院院长张惠云与周碧英等在办公室。
中红网湖北武汉年6月19日电(张惠云、红小*)近日,摄制组陪同北京泽正堂中医药研究院张惠云院长一行,专程从北京来到湖北汉口探访了当地名医,九芝堂第五代传人周碧英。张院长为什么不辞辛劳的亲自来到汉口探访这年过古稀的老中医呢?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弘扬中医文化的张惠云院长表示:在民间始终有一支深受百姓欢迎的民间中医队伍。这些身怀绝技的中医人植根基层,运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及各种非药物疗法的独门绝活,为国人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周碧英就是其中深受患者爱戴的一位。
探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周碧英是九芝堂第五代传人,秉承祖业,拥有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深受百姓的认可和信赖。周碧英工作作风严谨,无论是号脉诊病,还是中草药的合理配伍、辩证施治,从不马虎、一丝不苟,她诊脉准确、药到病除的名气,首先应该归功于他们秘守独特处方,和严格把关进药渠道及传统的煎药泡制。她为自己和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遵循“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的祖训,从自身做起,认真遵守,她的方药治疗自然就形成百姓相传广而告之的“神效”,特别是她独创五步疗法,根治股骨头坏死、顽固性风湿、类风湿等病所引起的一切疼痛,真正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痛苦。
她年就读于湖南医科大学,正宗科班生,但是一场运动让她只读了两年半就离开了高等学府,留下了终生遗憾。周碧英是国家已故中医学泰斗原卫生部吕炳奎先生晚年指名为其诊病的专家。她集百年传统古老验方,结合自己至今50年的临床试验,跟据广大患者所需,用数十位味名贵中药组方研发出健字号保健酒“解脱牌神酒”,创下了中药组方成分最多的保健酒奇特、通络、止痛、养生、康复、保健之神话。
周碧英与她小小的诊所
初见周碧英,她满脸含笑在汉口的诊所门口迎接我们。七十多岁却满头青丝,看不到一根白发,身穿白色工作服,看上去精神矍铄且善于言谈,穿戴讲究而精致时尚。交流过程中得知老人从未染过一次头发,这把年纪步履轻盈,体态偏清瘦却健康,每天偌大的工作量竟能让她保持如此健康状态,实实令人钦佩,这可能就是中医养生的魅力之所在吧。
与她同时映入眼帘的是她不起眼的小小的诊所。周碧英为患者看病仍延续着祖上传下来的诊断方法,即不做抽血化验,也不做仪器检查,靠的是“望、闻、问、切”,周碧英说:中医的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一测便知内脏病变到什么程度。望诊和把脉是最常用到的切诊方法,病人一进门,一眼望去便略知一二,再通过脉诊、舌诊,就可以判断出身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病人们说:见了周大夫啥也不用说,她就知道你病在哪里,说得太准确了,我们都信她。
周碧英与看病的患者
周碧英的诊所不大却讲究,算不上古色古香,却也舒适恬然,古拙清雅,连装修的材质到诊室的桌椅板凳及左面倚墙而设的药柜,均为古典庄重的绛紫色,色彩格调和谐统一。墙上一面面锦旗无语的讲述着一个个治病救人的故事。窄窄的走廊两侧的椅子上坐满了前来看病的患者,候诊者排起了长队,一直排队到门外大街上。时间已是中午12点40分了,在诊所门外候诊的患者却不肯离去,径自坐的凳子上吃起盒饭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周大夫知道她们来一趟不容易,坚持看完病才吃中午饭。
诊所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很少宣传,都是治好了病的患者,口碑相传介绍来的。
为了采访的真实性,我们在诊所外主动与一位叫容淑兰的中年女性患者:“你经常到这诊所看病吗?”回答:“ 次来这里”“你是汉口人吗?怎么找到这个诊所的”“我是武昌人,原来都到周大夫过去的诊所看病,听说她搬家了,我们就找来了”“你身体哪儿不好?周大夫的药效果好吗?”女患者激动起来,一边歪着脖子弓着腰一拐一瘸的很艰难的走了几步:“我原来是这样走路的,几乎是一寸一寸的挪着走,是周大夫救了我,还有她……”,她指着门内一位候诊妇女说:她比我病得还厉害,直接不能走,腰弯的头快碰到膝盖了,是用担架抬进来的,也是周大夫治好的!你看,我现在很好了!”她用有快又难懂的家乡话说着,生怕我不相信似的,挺着胸,反复在我面前走来走去……。
靠近门口排队的一位男性患者说:自己是退休干部,医院看病是可以报销的,但一些病根本看不好,在这儿看病是自费的,宁肯自己拿钱,医院里白浪费时间治不了病。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话语间满含着对周碧英大夫的信任和感激之情。有的说在这儿看病好还花钱少,周大夫看病又仔细又负责,一摸脉,就知道你得什么病。有的说周医生对人好,有时管我们吃饭还给路费,在这儿看病好得快还放心,不会上当受骗……。一个患者指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说:采访采访她吧,她是周大夫救的“活死人”。
这是个比较内向的女性,说到伤心处她不由得泪水直流,原来她是周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重症患者。她叫夏红艳,家住武汉麻城县,患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医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导致心衰肾衰,五脏六腑几乎都失去了功能,病人已全身剧痛且僵硬,就连说话的劲都没有了,医院均已拒绝治疗,在家等死。请周大夫去的时候,已经几天几夜水米未进,命悬一线、奄奄一息,家人也觉得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决定放弃治疗,连棺材寿衣都准备好了,就等咽下 一口气,然后办丧事。
面对病入膏肓,危在旦夕,随时都有毙命危险的病人,周碧英确实犯难了。强直性脊柱炎素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和轻度致残、重度致瘫之说,按说此病也不至于致死,但是病人肾精亏虚、筋骨失养到了极点,已严重危及到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全身关节。由于长期服用止痛药,已出现消化道出血和继发真菌感染,全身感染等全身性并发症状况,呼吸微弱、脉搏消失,几乎没有生命体征了,能让她活过来,除非有回天之术。
同往的一位医生一再劝周碧英不要蹚这个浑水,根本没有抢救价值了,一旦病人服下她的药停止呼吸,那麻烦就大了,不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责任。如今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在这位同行看来,周碧英无疑是去“踩雷”。周碧英屏住呼吸,仔细的为患者诊脉,发现病人脉搏似乎还有一丝丝极其微弱的悸动,她决定冒险搏一搏。同行一再劝阻说:她血液几乎枯干,血管都秕了, 救不过来的,真没必要再冒这么大的风险。周碧英说:“这是一条人命啊,咱是医生,就是还有一线希望也得救啊!”就这样,周碧英用自己 的看家本领,展开了施救,同行见说服不了她很无奈,暗暗地替她捏着一把汗……
经过周碧英的奋力救治,精心调理,奇迹出现了,病人慢慢有了脉搏,呼吸也逐渐均匀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竟奇迹般的活过了来。周碧英冒着颠覆自己一世英名的危险,抢救“活死人的”消息在当地传为佳话,现在病人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这次竟然一个人到诊所来复诊。她哭着对记者说:“没有周大夫就没有我,就没有我全家,大家都说我是个“活死人”,谁想到我还能活过来?是周大夫给了我第二条生命,我不知该怎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全家人当牛作马也报不了周医生的恩情!”
质朴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充满了小小的诊所。
周碧英与“劳九芝堂”药铺
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我们得知,周碧英是湖南九芝堂的后代。自幼天资聪慧,随祖父辈研习中医。据悉九芝堂的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尽管现在九芝堂已归国有,但与坚守神圣使命、守护百姓健康的中医人周碧英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为什么“九芝堂”是江西文人劳澄在长沙湘江大道的坡子街创建的,而周碧英却不姓“劳”而姓周呢?
数千年的古老传说,几百年的百草神韵在多年朝代更迭的历史风云中,“劳九芝堂”所历经的潮起潮落,已经无法再去追踪寻迹,但它能够顽强地生息,名扬九州,声震药业,在大浪淘沙般无数次洗牌之后,依然屹立于世,却折射出这家药号的数百年沧桑。
清末,是劳澄和他的“劳九芝堂”繁荣和壮观的鼎盛时期,劳氏药号的美誉盛名,已经使其生意兴隆日进斗金,成为当地药材业和金融业的中心。年一场延续了五天五夜的“文夕大火”,把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烧了个面目全非,焦土满目,断壁残垣。劳九芝堂也未能幸免,店面药库俱损,资金损失惨重,九芝堂衰败到极点。
周碧英说:后来,张、周、刘三亲家联手恢复九芝堂药厂、店铺,到抗日战争前夕,九芝堂已成为国内闻名遐迩的长沙药业大户。这一店铺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并镂刻进曾经见证了余载血与火洗礼的“劳九芝堂”名号中,使后继者肩负使命,决不偃旗息鼓。年,公私合营时,以“劳九芝堂”药铺为主,合并了多家药店,正式成立了“九芝堂加工厂”,九芝堂正式国有化,使几百年历史的名 ,跨入了新的年轮,新的时代。
周碧英和她的解脱牌神酒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60公里外周碧英的解脱牌神酒的工厂,车间不大却很正规,管理得有条不紊。
解脱神酒验方历经数百载后传承到她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根据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和诸多消费者、患者病痛治疗反馈,独创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五步疗法”,并以道地的药材,精湛的工艺,确切的疗效,厚重的文化底蕴,成功研发出解脱牌“神酒”。经 权威中医药科研机构研究认证和临床实践证明,对各类风湿病具有特别显著疗效,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高度评价。
据了解,该酒从配方到制作是十分严谨的,周碧英药材进货十分考究和较真,非正宗的药材不用,绝不以次充好,多年来,她本着“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同样的药材,而经她的品性和操守,再配以上好的 秘方,原酒选料精致,气味幽香,将药疗兼食疗与贵重中草药合理配伍。由于药借酒力,酒助药力,药随酒可直达人体每一条细小血管,从而产生具有疏通软化毛细血管,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修复细胞、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消除自由基、双向调节血压,降低血粘度及延缓衰老的作用,尤其对各种周身疼痛,颈、腰、腿及强直僵硬有卓越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在办公室、在车间,在仓库,在酿酒缸边,在高高的工作台上,在旋转的传送带前,听周碧英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着她建厂、生产、酿酒、功效、中草药、药酒的制作和治病救人的故事。她常把同仁堂的:“药品虽贵必不敢省物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的传家古训和经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告诫自己和全体工作人员,无论从何地选购药材,必须把质量放在 位,严格按配方比例加工生产,一切为了饱经病痛折磨的需要健康的人们。
返回城里诊所时已是晚上8点30分,还有两位患者在等她,劳累了一天的她顾不上吃饭,抖起精神先给患者看病。周碧英的员工说:周大夫这些年不知救了多少患者,有的抬着进门,骨关节都变形了,有的一瘸一拐的进来,几乎每个人都恢复得很好。她工作量这么大,年轻人都受不了,可她天天如此。
我们对这位年事已高、清瘦弱小的医者所产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的形象在我眼前越来越高大……越清晰……
女儿心目中的妈妈
回京后不久,巧逢她俊美清丽的女儿方艺霖来北京出差,在我们工作室采访了她。艺霖面对镜头道出了压抑多年的心里话。
问:能对我们讲讲你心目中的妈妈吗?
“在这之前好多年,我和妈妈很少交流,总觉得妈妈从小就不爱我们,对妈妈的感情是很淡漠的,有时甚至挺恨她,不理解她心里为什么只有那些病人,唯独没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小时候经常偷偷的哭,很羡慕别人的孩子有妈妈关心疼爱。妈妈经常出差、出诊、买药、开会、有时还会上山采药,经常好几天见不到她,我一点小孩子就要自己洗衣、做饭、照顾弟弟……”
说到这儿,分明看到她美丽的双眸强忍着就要滚出的泪花,她继续说道“妈妈每天就是开诊、看病、开药方、煎汤熬药,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病人一个电话不管在干什么,立马就走,在她心里,永远是病人 。还经常带些住在穷乡僻壤行动不便的病人来家里,一住就是几个月。当时年龄小心里很害怕,也很难接受,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总带这样的人和我们同吃同住,治完病临走还要给他们路费,真的很不理解,觉得妈妈对病人比对我们好得多……”
说到此,艺霖轻轻的叹了口气,继续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对那些病人充满了理解与同情,逐渐理解了妈妈的敬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我有了孩子才明白,天下母亲哪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读懂了妈妈是把母爱和亲情转化成对病人的仁慈和大爱,现在,母女之间的隔阂已经冰消云散,有的只是无尽的疼惜和无限的崇敬”
问:妈妈年事已高,你怎么想的?
“我很想让妈妈停下工作,安度晚年,但老人家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来,只要她活着就不会停下来的。”
问:你对妈妈的药酒了解吗?
“我外公原来在九芝堂,该药方是他传给妈妈的,最早是把中草药打成粉,让病人回去泡酒喝,效果很好,妈妈就建了个酒厂,将这强身健体的保健酒合法化、产业化了。因喝了药酒浑身病痛解脱了,很多病人说这酒太神了,于是这款酒便有了《解脱牌神酒》的品牌”。
问:对你妈妈的事业的传承你是怎么打算的?
“妈妈年龄大了,她辛苦了一辈子,我应该替妈妈分担一点,为了妈妈,也为了那些需要健康的病人”。
这时我们才悟到,为什么这张美丽沉稳的面庞总透着一丝冷傲寂寥,原来她身后有如此沉重的故事,为了妈妈的事业,为了那些不相识也没血缘关系的病人,她还在撒娇的年龄,过早的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负。其实,在妈妈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她童年时光的付出真是太大了。时光不能倒流,付出和缺失的是没法弥补的“母爱”。如今,到了成熟且识大体的年龄,又要替妈妈接过沉甸甸的重担,相信她会把中医传承和妈妈到事业继续做下去,她一定会做得更好。
人过古稀芝兰天香
周碧英不再年轻,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可她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奔走着,其目的只有一个,为更多的老百姓解除痛苦。她站在绛紫色的药柜前,白色的工作服里裹着那颗炙热滚烫的“中医心”,对我们谈她晚年的梦想,讲述她艰难又闪光的一生,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绽放着仁爱慈祥的笑容。从她乌黑的发际,甚至衣袖间似乎也浸染了一种清雅的药草幽香,从她眉宇之间寻找着中医人从古至今历尽沧桑的印记,仿佛看到不远处就是闻名遐迩的坐落在长沙坡子街口的“劳九芝堂药铺”,从仿古的巷子里飘荡着中草药的神韵芬芳,我们正寻找着它的遗风,捕捉着古往今来的芝兰天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