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酒业的创新及未来。
01
白酒业进入存量饱和时代
存量已饱和、集中度提升、结构性分化、垄断式竞争,是一新发展阶段的特征。
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产量吨位数据曲线告诉我们,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万吨(折合65度),可能是一个 的历史顶点,未来难以逾越。
近几年,受消费升级带来结构性机遇,白酒行业的均价、利润均在稳步上涨,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白酒行业好像没有天花板。年至今天,庖丁解酒以为白酒行业的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年,塑化剂反腐败双催化的“挖坑期”
-年,是利润修复带来估值修复的“填坑期”
-年,是中美对抗、新冠危机下“货币放水期”
近两年的酒业行情的“高亢”,高端白酒热、酱酒热、年份酒/老酒热,可能相当大成份是“放水”的作用、资金抱团确定性的结果。
此外,高端酒在量价关系上的“紧平衡技术”更加娴熟,一定程度上技术性的平滑了行业的周期波动性。
行业产量连续剧降,酒企营收增速大幅放缓,白酒业已进入存量、饱和、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个不可逆的事实。
02
过去20年推动酒业前进的力量
这20年以来,在哪些方向、哪些热点上,有哪些企业、哪些品牌、哪些创新,成为推动白酒行业前进的力量?庖丁解酒粗糙的总结为四个创新、四个热点,希望从白酒行业过去的这些发展脉络中,找寻到一些关于未来的启示。
案例1:恰逢入世,华丽一跃,国窖从天而降
国窖诞生,恰逢中国入世、中国经济崛起。虽然中间一度有浮沉,对量价关系的娴熟把控、对竞争格局的清晰把握,坚守高端价格带的倔强,国窖终得以与茅台、普五并称中国三大高端白酒。
年9月9日,特别酿制瓶国窖,号赠送给了香港特首、号赠给了澳门特首,据说号将留给台湾首任行*长官。
2年,中国加入WTO。出口、基建两驾马车狂飚起来,*务、商务活动空前的多起来,高端的商务、*务需求自然水涨船高,高端白酒品牌应运而生。
2年,上海金茂大厦“跳伞”,国窖从天而降,算是当年重大的体育新闻事件。
启用全新品牌,与泸州老窖的民酒形象,进行了有效的区隔,使得泸州老窖从“民酒”重新回归“名酒”战略的正确轨道上来,使得品牌形象与行业地位上相对称,重塑了泸州老窖企业的品牌高度。
案例2:绵柔浓香,洋河刮起了蓝色风暴
年,自苏南出发,凭绵柔型、蓝色包装、海天梦系列,洋河在全国刮起一股蓝色风暴。年后,营收跃为行业第三,持续10余年,洋河创造了一个酒业成长的神话。
洋河之所以成功,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产品力创新。自浓香型中分离出一个“绵柔型口感”,外包装采用的“蓝色”。白酒外包装一向都是大富大贵的红色,蓝色主格调的包装,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差异性、颠覆式创新。
渠道模式创新。分两个阶段:一是前期启动市场阶段。蓝色经典采取盘中盘模式,核心是集中优势资源打店,点连线、线到面,实现快速启动。这是以弱胜强的一种不对称战术,适合有空间、价格不透明的新产品切入成熟市场。二是在年后,为超赶五粮液,实施了渠道裂变、深度扁平化,构建了同一市场,多渠道客户、多团购客户的客户结构,不断挤压渠道商积极性及透支市场。最近三年的滞长困境原因在此。
机制创新。在2年困难时,引入上海海烟捷强、江苏宗艺等股东,宿迁国资30%多、外来股东近30%、高管团队30%,构成了一个相互制衡,但有利于操盘团队的股权架构。年洋河成功上市,高管们率先实现了蓝色的梦想。
收购双沟。在当地国资委的协调下,从维维股份手中截胡了双沟酒业,通过低成本的并购,收编了省内 竞争对手,极大的节省弹药、精力,赢得了时间,之后快速全国化奠定了基础。
案例3:青春小酒,江小白表达体讲出了年轻人心声
年底起,以年轻人为对象、诉求简单生活,一款叫江小白的小瓶白酒的语录体,在朋友圈/微博中经常能看到。
早期引起年轻人的追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