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健酒 > 保健酒种类 > 聚焦关于获准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聚焦关于获准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发布时间:2020/11/11 20:24:58   点击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国家1类新药九期一?上市。中科院、上海市今天(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中国科学院*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学术所长、九期一?主要发明人耿美玉研究员介绍了这款新药研发上市的相关情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肖世富、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松涛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国家科技部、卫健委有关人员参加发布会。

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九期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中国大陆的上市为全球首次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这款中国原创、国际 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将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全球目前至少有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亿左右。年全球治疗及照料费用已达万亿美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年我国患者将达万人。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获益不明显。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已宣告失败。九期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领导研究团队,坚持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接续努力研发成功的原创新药。共有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34医院开展,共完成了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改善2.54分(p0.)。九期一?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该药主要发明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介绍,临床前作用机制表明,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 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靶向脑-肠轴的这一独特作用机制,为深度理解九期一?临床疗效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九期一?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药物治疗还是对症治疗,且可供选用的药物不多,不能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基于九期一?新的作用机制和独特的临床疗效特征,相信该药能够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新方案。”九期一?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医院神经科专家张振馨教授表示:“我从事老年痴呆研究50年,参与了多个药物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始终没有找到对阿尔茨海默病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九期一?36周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终于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为全球患者和家属感到由衷的高兴。”据介绍,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已做好生产、销售的各项准备,药品年内投放市场。同时,绿谷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期望早日惠及全球患者。关于产品定价,将综合考虑患者负担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在药物正式上市时公布。九期一?的研发得到了国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上海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GV-的研发成功与获准上市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耿美玉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上海将以GV-研发成功与获准上市为重要契机,吸收和借鉴宝贵经验,积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全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是聚焦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GV-上海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上海将不断强化原始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聚焦生命健康、资源环境、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超前谋划、前瞻布局;将进一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发力;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加大人才集聚,努力打造 新兴产业集群。二是牢牢把握创新的主战场。重点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尤其是对生物医药而言,充分发挥“张江药谷”的集聚效应,以突破药物科学重大问题为目标,大力发展原创新药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以张江药物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型平台研发组织,着力构筑技术先进、运行高效、人才集聚的原创新药研发关键资源平台、设施和技术体系,抓好重点承载区建设,力争产出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原创新药。三是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抓好“上海科改25条”等重要*策的落地落实,不断强化协同创新,构建更加科学、开放、灵活的*策体系,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而言,将进一步落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鼓励药械创新32条”等*策,重点确保财*资金支持、创新产品进医保、土地、环保、人才发展等各项*策举措的持续稳定供给;将深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试点,打通药物创新研发的 一公里;将进一步简化创新药品和医院的招投标流程,加快推进重点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争取让这一好药早日造福百姓;进一步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鼓励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府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加快集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坚持开门搞创新,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前瞻性的视野,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配置高端人才、创新机构等创新资源和要素。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加大全球范围的引才力度,相继实施了“人才20条”“人才30条”“人才高峰工程”等一系列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策,吸引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上海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的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项目平台,面向海内外集聚了 科学家近人。上海已连续七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 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策,引才育才聚才用才,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编辑:林欣、张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hongxincc.com/bjjzl/577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冀ICP备20210265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