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驱动阿尔茨海默病的有害蛋白质可能会通过神经外科手术进行传播。
事实上,早在年,《自然》就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称研究人员在对8名接受被朊病*污染的尸源性人类生长激素治疗后,死于克雅氏病的人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4名死者脑内出现了β淀粉样蛋白病理特征。
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存在密切关联。
因此,这一发现,使人们开始将这种尸源性人类生长激素与β淀粉样蛋白病变联系起来。
本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朊病*疾病研究所的研究又为这一猜测提供了新证据,并且,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激素很可能可以传播β淀粉样蛋白病状。
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科研人员获取了病人曾被暴露的部分尸源性人类生长激素样本。
通过测试他们发现,其中若干样本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
为验证这些样本中的β淀粉样蛋白是否真的可以传播β淀粉样蛋白病状,研究人员将其注射到了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脑中。
结果证明,这些小鼠大脑中显示出明显β淀粉样蛋白聚集迹象,并在一年内发展为脑淀粉样血管病。
不仅如此,在注射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织的啮齿动物中,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目前仍不能确定医疗或外科手术是否曾在人类中引起过阿尔茨海默病,或以这种方式获得β淀粉样蛋白病变的可能性有多大,但研究结果却提供了一种可能,即β淀粉样蛋白病状可以通过医源性方式进行传播。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该病特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报告》数据,截至年,全世界共有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每3秒钟便有1例新发病例。
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万人,65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4.8%,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目前,该疾病仍无法治愈,预防是关键。
本次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希望能有进一步研究结果传来。
刘玉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