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告诉记者,保健酒行业相关标准缺失、市场不规范是造成保健酒乱象的重要原因。“目前缺少对保健酒源头、标识、功效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导致一些保健酒企业铤而走险,钻市场不规范空子。”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保健酒市场规模在亿元左右。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年中国保健酒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市场从事保健酒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约有家,拥有国家认定卫食健字批号大约余个,而真正拥有一定资源优势(主要是技术优势、原材料优势、人才优势)的约有20家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一些市场表现较好的一线品牌之外,有大量的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寄居在保健酒行业,而一些不规范小企业抱着“钻空子赚一笔就走人”的想法。这种小企业生命周期极短,但是给消费者和保健酒主流品牌带来了很大的 。 记者调查发现,“西地那非”作为一种原料药,在网上能轻易买到,而且价格便宜。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克西地那非价格在0.8元左右,买得多还可以再降价,这种原料百分百溶于酒,用量一般是克酒中添加80-毫克,也就是说0.8元的“西地那非”可用于10斤左右的保健酒中,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有市场基础,才会有利益驱动下的违法冲动。”食药监总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卫计委核准的保健食品的27项功效中,根本没有改善或提高性功能这一项,也就是说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一种性保健品上市。 记者近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药监总局的多次通报中称,所查处的保健酒、配制酒其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都或多或少明示或暗示它们有壮阳、性保健等功能。之所以会这样与消费者的盲目轻信有关。“你看这些酒的名字就知道,什么鹿鞭神液雄风等,都是强调壮阳效果的。”一位行业人士称,这样的宣传与迎合消费需求不无关系。他表示,目前保健酒的长期定位存在问题,很多保健酒过于强调功能性,这使得人们提起保健酒的 反应就是“壮阳”。
出台标准遏制乱象相关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严格意义上说,保健酒应当按照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执行,应经过动物实验,取得健字号批文生产销售,并有严格的适用人群。但目前人们俗称的保健酒只是在酒里有中药配伍的食品,宣称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没有严格的标准约束。 而缺乏行业标准被认为是保健酒行业乱象丛生的症结所在。中国保健酒联盟的罗蔚华称,保健酒乱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保健酒具有露酒和保健品的双重身份,且由于功能不同,导致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使管理部门在执法时陷入为难处境。 北京食药监部门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目前保健酒尚无国家标准,给基层执法部门监督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之前按照酒类产品进行日常抽检,检测的一般是酒精度等重点指标,是否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并未纳入日常抽检,针对保健酒今后将加大对添加化学物质的抽检力度。 据悉,《保健酒产品标准》已于年12月拟稿,有望在今年内实施。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年8月中国保健酒联盟出台了关于“规范保健酒联盟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分别在生产环节管控以及流通环节自律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同年12月,中国保健酒联盟委托劲牌公司主导、在充分征求联盟企业的意见的基础上,初拟了保健酒行业标准,预计今年内可能实施。有业内人士认为,保健酒行业标准出台将有望遏制行业乱象。 ●链接
保健食品鼓吹“改善男性性功能”是胡扯近日,针对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将伟哥主要成分“西地那非”掺入玉米粉中,制成大量号称具有壮阳作用的非法产品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称,我国从未批准注册过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保健食品。 “西地那非”的商品名为“万艾可”,年3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西地那非”作为一种处方药,还可以用于治疗肺高压与高山症等,发生过中风、心脏病发作、低血压、有某些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患者禁用,该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据介绍,凡已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宣传“改善男性性功能”均属虚假宣传。在我国既往注册的保健食品“抗疲劳”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主要针对体力负荷引起的身体疲劳,与壮阳和性保健功能无关。因此,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 此外,消费者要提高对此类非法产品的辨识能力,拒绝购买这类产品。特别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市场上这类非法产品常常会冒用某些合法注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识别:一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经过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名单;二是认真阅读标签和说明书,特别是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孟刚
↓↓↓点击阅读原文
孟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