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壳寡糖保健酒及其制法,尤其是指含有壳寡糖及其主要衍生物成分的保健酒及其制法, 步:降解、分离,将高分子壳寡糖苷键断开,分解成分子量小的可溶于水和乙醇的低分子。第二步:食用乙醇勾兑得壳寡糖保健酒,壳寡糖与乙醇的重量比为1%~2.5%。人体在饮用酒时,可借助体内消化功能吸收壳寡糖,进而起到各种保健作用。
世界上估计有1.4亿人依赖酒精,78%没有得到治疗,还有4亿多人过度饮酒,并可造成事故、损伤、痛苦和死亡,酒精造成世界所有死亡案例中占1.5%。经常习惯性饮酒,或经常食用高脂高糖食物,均可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保健酒类很多,尤其是中药保健酒在我国应用更为普遍,这些酒或多或少对人身体都有益处。
壳寡糖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海蟹、海虾壳,壳寡糖的分子式为:〔C6H14O4N〕n,主要成份是几丁质壳寡糖,(壳寡糖是几丁聚糖)其中,几丁质的化学成份是:聚- 基葡萄糖胺;几丁聚糖的化学成份是:聚一脱 基葡萄糖胺。壳寡糖对人体具有免疫强化功能,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进疾病痊愈、调节人体重量功能,对癌症有抑制作用,降低胆固醇降血压作用,降血糖作用,强化肝脏功能,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壳寡糖在糕点、糖果等食品中有应用,还未见在酒中应用。原因是它难溶问题未得到解决。它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其分子量一般在千万至几十万之间,不溶于含有水和乙醇的溶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能有效地调节酒精代谢、胆固醇以及血脂等多种效能的壳寡糖保健酒及其制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工艺流程:
步:降解、分离。将高分子壳寡糖糖苷键断开,分解成分子量小的可溶于水和乙醇的低分子。在粉末状的壳寡糖中加入浓度为3~5%的柠檬酸,壳寡糖和柠檬酸的重量比为1∶7~8,升温并将温度保持在50~80℃之间,均匀搅拌7~8小时,氧化降解,将高分子降解为分子量小于等于的低分子壳寡糖。再加入酒精度为85%~95.5%(V/V)食用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75~85%,被降解的壳寡糖从溶液中析出并分离出来,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平均分子量≤,脱 度90~95%的低分子壳寡糖,这种壳寡糖可溶于含有水和乙醇的溶液中。
第二步:食用乙醇勾兑制得壳寡糖保健酒。勾兑程序是:先将勾兑用水用柠檬酸调PH值为3~5,再将低分子壳寡糖溶于呈酸性勾兑用水中,按重量比先少后多,缓缓加入食用乙醇,壳寡糖和乙醇的重量比为1‰~2.5%,在溶解温度20~50℃的条件下,均匀搅拌,3小时之内完全溶解。
经上述方法制得的壳寡糖保健酒含有壳寡糖与乙醇的重量比为1‰~2.5%。
本发明的优点是:对不溶于水和乙醇溶液的高分子壳寡糖进行氧化降解处理,使之成为可溶于水和乙醇溶液中的低分子,兑制成酒,人体在饮用酒时,可借助体内消化功能吸收,进而起到各种保健作用。
(1)调节酒精代谢的作用,酒中的壳寡糖能大大增强肝脏功能,使肝脏分泌的醛基氧化酶数量增加,有了足够的醛基氧化酶,就可把有*的 全部或大部氧化掉而解*。
(2)调节胆固醇作用,壳寡糖增强肝机能之后,一方面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作用随之加强,造成肝脏中胆固醇减少,必然从血液中吸取胆固醇,故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另一方面,带正电荷的壳寡糖几丁聚糖吸附带负电荷的胆汁酸,吸附之后排出体外,致使胆汁酸减少,必须迫使肝脏胆固醇进一步转化胆汁酸,以补充胆汁酸的不足。
(3)调节血脂的作用,壳寡糖是由2- 胺-2脱氧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甙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对动物均有降血脂的作用。
(4)有利于骨关节病的康复和骨折的愈合,壳寡糖主要衍生物能够借助酒力,迅速进入人体循环,促进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提高关节滑液粘度,改善关节软骨代谢,加速骨细胞成骨和纤维骨痂的形成,从而有利于骨关节病的康复或骨折的愈合。
(5)不影响酒体香气。
本文摘自公开发明专利《壳寡糖保健酒及其制法》,公开(公告)号:CN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