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另外,老年痴呆的发生往往是多发因素导致的,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肥胖也都是老年痴呆的危险信号。”边主任说。
今年39岁的王先生,年被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王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日常生活中不仅没有注意自己的血压血糖,不系统服药治疗,也医院检查。
年年初,王先生突发急性脑梗死,医院。经紧急抢救,王先生脱离生命危险,但造成 性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反应能力明显减退。
王先生出院半年左右,出现严重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语言表达障碍等问题。目前,他已经丧失了工作能力,日常生活也需要专人照顾。“像王先生这种情况,近几年发生的不在少数,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边主任提醒,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时诊治,切勿拖到无可挽回。
早发型痴呆和压力等有关很多人认为,越聪明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的机率会越高,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边主任介绍,目前的研究表明,低教育程度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但是来就诊的患者中有很大部分比例是事业有成的人士。她分析,这或许与这部分人对自身认知功能
另外,研究发现,压力过大、长期应激状态、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等与认知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有关。
在这类患者中,济南市民陈爽(化名)让边主任印象很深刻。4年前,陈爽医院就诊。那时候她才45岁,发病之前是一家企业的总监。
“陈爽最开始的表现就是记忆力有所减退,尤其是不记得近期发生的事情。她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在主持会议时,讲话颠三倒四,所有人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她要表达什么。”边主任介绍。随后,陈爽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就诊,结果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症。
虽然一直在治疗,但这4年的时间,她已经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现在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家人的照顾。由于不认人也不认路,她的家人怕她走丢,给她装上了定位器。
“据家人介绍,她在生病之前是一个特别要强、爱操心的人,工作上力求完美,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她也操心。这导致压力特别大,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整夜整夜地失眠。”边主任分析,患者没有家族史,没有明确的基因突变和易感基因表型,陈爽的发病或许和压力过大、长期应激和失眠等原因有关。
多用脑多社交多活动管住嘴边主任分析,老年痴呆年轻化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一些原因要引起重视,如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睡眠障碍、高血压,以及高风险暴露行为(拳击、摔跤等运动可能会造成的脑部损伤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老年痴呆的药物,所有药物起到的作用只是延缓痴呆的进展,所以早发现早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有:
近来经常丢失东西;
说的话或做的事过后即忘;
记不住新近接触的人名或物名;
近来常忘记熟人或朋友的名字;
情感变得幼稚;
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
近来对家人变得漠不关心;
近来出现对数字计算很困难;
活动减少,行为变得孤僻;
近来变得特别自私,并有收藏旧杂物及垃圾的行为。
“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几条或全部症状,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