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健酒 > 保健酒加工 > 卖家必看广告法通用避雷专题广告法相关规

卖家必看广告法通用避雷专题广告法相关规

发布时间:2021/7/10 11:23:53   点击数:

一.阿里巴巴违规宣传的定义

二.违反广告法的词和情形

三.违反广告法的词和情形————案例详解

四、被处罚后如何申诉

五、被职业打假人勒索处理建议

六、违规预防之自检自查工具介绍

一.阿里巴巴违规宣传的定义

二.违反广告法的词和情形(适用于所有产品)

1、不得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 化的语言或表示用语(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词汇)

2、不得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 、中国名牌字样、图案。

3、不得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旗、国徽、国歌、*旗、*徽、*歌;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4、不得含有淫秽、色情、*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也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5、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6、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和烟草的广告。

7、医疗、药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广告等法律、行*法规规定须经广告审查机关进行审查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8、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

9、在促销活动中,请谨慎使用"原价"字样,"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 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 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10、经营者采用与其他经营者或者其他销售业态进行价格比较的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应当准确标明被比较价格的含义,且能够证明标示的被比较价格真实有依据。否则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二.违反广告法的词和情形(适用于食品)

1、广告不得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食品具有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

例子:对…………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降低血压胆固醇,软化血管等作用…………、抗肿瘤…………、让肿瘤患者走向康复…………等。

2、不得使用哺乳妇女和婴儿的形象、不得明示或暗示可替代母乳;

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

食品广告中涉及特定功效的,不得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

3、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信息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或者保健作用。

4、保健食品不得进行以下宣传

5、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公示产品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持有广告审查批准文号的还应当公示广告审查批准文号,并链接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对应的数据查询页面

二.违反广告法的词和情形(适用于化妆品类商品)

1、化妆品不能使用 制品、无副作用等 化语言。

2、化妆品广告不得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

例子:肌肤15倍透亮白皙,7天后奇迹般呈现亮白光采等语句。

3、化妆品名称品、制法、成份、效用或者性能不得有虚假夸大。

4、化妆品广告不得宣传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

5、化妆品不得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

例子:刊用消费者数人的对比照片来说明产品疗效;引述教授、专家的介绍,以教授、专家的名义使人误信效用。

三.违反广告法的词和情形——案例详解

1、商品标题存在 化语言和表示用语

2、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未表明出处,无法确认数据真实性质。

3、普通食品的宣传中,含有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

4、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号的商品,宣传有保健食品功效作用。

5、普通商品、器具宣传有医用功能、效果。

6、化妆品广告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

四、被处罚后如何申诉

如对处罚有异议,可在10个自然日内进入"我的阿里-卖家中心-投诉举报-申诉中心"页面进行申诉

五、被职业打假人勒索如何处理

处理流程

建议查看网站关于广告法的说明,尽早调整店铺里面的产品信息,避免涉及违规。请不要轻易相信打款,如果您线下因为违法广告法被投诉或直接收到法院传票,要求您支付高额赔偿费,建议您先不必慌张,主动和买家沟通协调,若发现买家的主张不合理,您可以选择拒绝。若已经被买家通过工商举报或者法律途径起诉,建议咨询工商局或者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积极应诉。

广告法避雷专题:广告法投诉处理思路与投诉避免思路

接下来重点便是分享商家们比较焦心的问题:被不良买家恶意投诉或举报后,卖家该怎么应对?及如何避免被买家恶意投诉或举报。

目录

?????????????????????一、被不良买家恶意投诉或举报后,卖家如何应对

二、如何避免被买家恶意投诉或举报

三、其他建议

一、被不良买家恶意投诉或举报后,卖家如何应对

核心处理思路:

预警——核实问题是否属实——整改广告信息——了解买家意图——视情况确定应对策略——视情况主动联系注册地或经营地所在的工商局报备征求意见

二、如何避免被买家恶意投诉或举报

以下类型容易引发职业索赔,大原则必须如实描述,不得夸大虚假宣传,其中前6项为广告法明确规定。

1、不得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 化的语言或表示用语;

根据广告法相关要求,产品信息中不允许使用与商品本身无关或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 、 、 、 等极限关键字。

对于违规商品,根据《违规宣传处理规则》中第6点滥发信息,首次下架扣1分,第二次及以上出现则是删除扣1分,每天上限2分。

《违规宣传处理规则》

常见违规解读

注意:

不得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 、 性等 化的语言或表示用语(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词汇)

违规案例:

案例1:

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认定为违反广告法:

(一)使用,以及其他表示时空顺序的用语(若提供得出证明);

(二)使用以及其他表示自我比较的用语;

(三)使用以及其他表示经营理念和目标诉求的用语;

(四)使用的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评定的奖项、称号或者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认定的商品或者服务分级用语中,含有及其他词义相同的用语。

案例2:不得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 、中国名牌字样、图案等

建议:

及时自检自查整改

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hongxincc.com/bjjjgo/76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冀ICP备20210265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