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健酒 > 保健酒加工 > 临沂人注意,你的父母也许正上当受骗保健品

临沂人注意,你的父母也许正上当受骗保健品

发布时间:2020/9/5 20:26:20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718/8049085.html

今天是母亲节,在感恩的同时,要记住,老人和孩子一样,最需要的是陪伴。看老人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新闻调查,很多老人愿意拿出不多的退休金购买,很大一个原因是业务员比儿女更“贴心问候”,他们更相信。这实在是玩笑般的残酷现实。

  青岛的陈女士没想到,60岁的父亲竟是以这样孤独、悲伤的方式告别人世。3月11日3时许,陈女士接到警方通知,老人的遗体在青岛东海中路一处海滩被找到,法医鉴定死亡原因是“自溺”。老人的裤兜里有一封遗书,称被保健品营销公司“骗了”,承诺的到国外旅游也没有兑现。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涉事的青岛向尚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就曾因虚假宣传被监管部门处罚。部分受访老人和家属反映,这家公司长期以相似的套路诱导老人购买保健品。目前,青岛市食药监局等部门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多位老人反映旅游承诺未兑现

  陈老先生在遗书中称,自己和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积攒的近十万元钱基本泡汤了。在老人家中,陈女士发现父亲曾写过另外两份与遗书有相似内容的材料。材料写道:年以来,向尚公司以买保健品送东西、送旅游等名义,骗自己买了近6万元的保健品,但“不起作用”。年4月,公司又承诺带他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旅游,年1月又骗自己把3万多元交给了他们,但承诺的旅游至今没有兑现。

  对于老人所说旅游承诺不兑现一事,向尚公司总经理赵*林回应:“我们本来打算近期就组织他们出去旅游,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

  记者调查发现,在购买向尚公司保健品的老人中,反映没有兑现旅游承诺的不止一位。

  3月14日到向尚公司现场索赔的一位84岁老人告诉本刊记者,他参加公司的活动已经7年了,至今已买保健品、预交去旅游的机票费用共10万余元。年公司就承诺带他到国外旅游,还让他预交了机票钱,但至今一次没去过,总是以“人数没凑够”“老人年纪大”等理由推脱。“后来又说有的老人年纪大了,不能去远的地方,换近一点的地方,我们不同意。仅有一次,去了青岛市郊的农家乐,坐热炕、吃大馒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兜售进价低、售价高的保健品,目前,吸引老人参加高价旅游的营销手法十分常见。

  购买向尚公司保健品的老人和家属反映,除了出国旅游的承诺未兑现之外,公司承诺的旅游也缩水严重、价格很高。

  王女士的父亲现年81岁,经常参加向尚公司的活动。年初,王女士发现,父亲跟着保健品公司到青岛市的*岛、即墨“温泉游”,泡温泉、吃饭,每人竟然花费了多元。

一个业务员盯六七个老人

  王女士说,父亲一般起床很早,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也很早就来组织活动。老人喜欢扎堆,业务员就组织唱歌、下棋、开会,把老人们聚拢在一起。保健品公司分工很细,一般一个业务员专门盯六七个老人。很多老人不跟子女一起生活,业务员就经常到老人家里进行推销。

  据部分老人介绍,向尚公司在营销过程中经常组织开会,但其实并不是纯粹的讲座,主要是推销。那位要求索赔的84岁老人说:“公司经常开会,开会时让我们买保健品。说是太空的、飞机上用的、运动员吃的,都是高端产品。有的人买少了,他们就说,你看谁谁一买都好几箱,你就买这几盒,让我们觉得丢人。这么一说,有些人不好意思就多买了。要不然,业务员就跟着到家里继续做工作。”

“现在老人信他们,不信我”

  据了解,向尚公司曾因虚假宣传被监管部门处罚。青岛市市南区工商行*管理局年6月7日出具了一份处罚文件,称青岛向尚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通过经营场所制作门头、制作张贴宣传广告、设置展板、印制画册、发放印刷品广告等方式,以“向尚国际集团”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被罚款元。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如此,向尚公司的营销对参与的老人影响仍很大,一些老人宁信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也不听家属的意见。

  陈姓老人 后,王女士劝止父亲购买保健品,但老人一直说“你们不懂,你们不懂”。3月14日一大早,老人又跟着业务员到青岛的城阳区农家乐去了。

  李女士的父亲也瞒着家人购买了向尚公司的保健品,她劝父亲不要再买了,老人却说:“我觉得业务员说得对,我们买保健品保身体健康,就是为你们省钱呢。”李女士说:“现在老人信他们,不信我,都买上瘾了!”

  

警惕营销“陷阱”

  陈姓老人 事件发生之际,青岛当地正在专项整治保健品营销乱象。青岛市食药监局年2月份的一份文件称,近年来,以会议营销方式销售保健食品的经营行为日益增多,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利用虚假宣传等非法手段,以中老年人为销售对象进行非法营销,引发较多消费投诉。

  山东省消协公布的年投诉情况显示,山东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投诉多发。山东省工商局年9月底公布新广告法施行一年来,这个省查处的十大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中,保健食品榜上有名。保健食品广告出现了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内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表示,即将公布《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把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列为食品宣传欺诈,在对生产经营企业处罚的同时,将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普通食品不能声称有保健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宣传营销“陷阱”,科学、理性消费。

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年人

说起“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谁都不会见到;可提起“免费保健品”这张“馅饼”,相信很多老人都听说过甚至还体验过:先通过各种“忽悠”进行洗脑,再通过各种小礼品“拉人上钩”, 交纳一些保证金(押金),就能免费获得半年或一年用量的保健品,而保证金还会在一定期限内全额返还……

面对诱人的条件,有不少老人为之吸引,但是等到“返还保证金”的期限时,不少老人们发现,想取回保证金并非易事。

01

保健品“能治百病”80岁奶奶“走火入魔”

老人冒雨排队领取免费保健酒

家住阎良区的王奶奶今年快80岁了,退休前是一名国企职工,身体状况在同龄人中还算不错的,有些老年人常见问题,其它没有什么大病。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奶奶听别人介绍去听了一次保健品的讲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早上5点就出门,哪里有讲座跑哪里,哪里免费发“药”跑哪里,早上赶一场,中午再去一场,下午更是参加“研讨组”。

“跟洗了脑似的,就觉得这保健品能治百病。经常听完讲座,回来就买回一堆的保健品。”王奶奶儿媳告诉笔者,买的保健品都是些市面上从来没有见过的“药品”。王奶奶一个月近三千元的退休金全部都买了这些东西,跟吃饭一样,每天都是大把的吃药。

1个月前,王奶奶又买回来一种液体“巨能钙”,“她都藏起来了,怕我们看见,每天早上喝一瓶,据说一个疗程多元钱,但是药瓶上没有任何的批号”王奶奶儿子无奈说到。

“全都是骗人的,反正喝不死人。”王先生说,他专门咨询了有关部门,得知这些保健品起不到治病的作用,有的连预防的作用都没有。一年多来,王奶奶的退休金全花在这些保健品上了。

0

不吃保健品就得“早早死”赠送劣质礼品搏好感

促销人员送给王奶奶的各种礼物,竟有整套钱币

王奶奶说,“人家给我说我有脑梗,让我吃‘玛卡’才能治疗,不吃的话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王先生说医院体检,并没有发现有脑梗,推销保健品的说的这么吓人,老人就毫不犹豫的掏了钱。

为了吸引老人买东西,他们还赠送了礼品。其中一件是一块具有神奇功能的手表,推销人员告诉王奶奶,这是红外线表,能治脑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笔者看了一下,就是一块普通的手表,做工也比较粗糙,很像是地摊货,但王奶奶却信以为真,拿它当了宝贝。类似的赠品还有不少,每天都有鸡蛋领,还有“玉器”、牙膏、锅具等生活用品,更甚至送出整套“人民币”。笔者还看到有一床被子,手感特别粗糙,而推销人员却说的神乎其神,称盖上这种被子对身体好,里面有‘磁场’,能治百病。

通过和王奶奶聊天,笔者得知她今天刚刚去参加了讲座,从某“老人协会”领回来一些“冬虫夏草”,“这些冬虫夏草外面都买数千元,他们免费给我们送的,他们告诉我,多吃这些东西,对身体有好处,能够补气,人没气了就会死的。”王奶奶对这些“保健药”深信不疑。

03

以“忽悠”为核心的暴利行业

去参加这种讲座促销售多打着各种国家某协会的旗号

这些保健品不仅价格高昂,其疗效也存疑。王奶奶儿媳张女士告诉笔者“卖保健品靠的不是产品疗效,而是靠‘忽悠’”。

张女士向笔者表示,这些卖保健品的就是骗,各种骗。张女士曾经在王奶奶的煽动下,跟着王奶奶去了所谓的“中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会”,被骗、被忽悠是张女士参会的 感触。

“这些卖保健品的,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团伙,每次来销售一种‘药物’,多则数十人,少则十余人。他们每天会在街头发放小广告宣传单,从来不说是卖保健品的,也不说是什么公司,他们总是打着国家某老人协会旗号,或者是老龄委下属单位在搞活动,忽悠老人参加讲座”张女士拿出一张“中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会的健康代表证”向笔者介绍。

据笔者了解,讲座时这些所谓的“老人协会”先送点小礼物。然后专家出场,随着专家激昂的语气,保健品的价格一降再降,老年人觉得既权威又实惠,开始购买产品。当笔者问王奶奶吃了这么多保健品有没有感觉不适时,王奶奶信誓旦旦的说“专家说,吃了不舒服的,是产品在发生作用,和体内疾病在做斗争引起的反应。”

04

卧底“老人协会”哭爹喊娘挑拨离间

“健康”讲座现场会上几乎全是老年人

在得知王奶奶稍后还有“讲座”要参加,笔者扮演老人亲属跟随王奶奶进了所谓的“老人协会”参加讲座。笔者发现所谓的“协会”其实就是一租用的民房,里面挤满了各种老人,有的老人甚至手里拿着笔和本子认真地记录这“讲师”所讲的内容,四周有不下10名“工作人员”监督,严禁老人或家属用手机等工具进行拍摄。

“我爸爸在5年前得脑梗离开了我,当时家里情况不好,没有买到现在这款保健药,现在我悔恨呀,为什么当时我不知道有这款保健药,我爸爸死的不值啊。”一名自称姓李的讲师在“讲台”上向老年人如此讲到,边说还边“抹眼泪”。笔者发现,在房间的四周坐着一些大概50岁左右的中年人,很是配合“讲师”,只要讲师“抹眼泪”,这些人就会大喊大叫“我也要买些,我不 啊”。更是有中年妇女大喊,“娘呀,是孩子不孝啊,没给你买药啊”。

在讲师讲完后,就有工作人员开始进行登记,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登记不是询问老人健康情况,而是询问老人是否有退休金又或者是否有钱财可以自由支配。在有些老人说自己没钱时,工作人员就会严肃的告诉老人,“没钱就给孩子要,他们不给就是不孝,他们不能看着你们病重死去”。

参加完“讲座”后,王奶奶儿媳张女士告诉笔者,这种就是“挑拨离间”破坏别人家庭和谐,有朋友家的“老爷子”为这事威胁朋友,“不给钱买保健品就 ”。

05

交完钱财人去楼空老人自认倒霉不敢声张

老人展示吃完的保健品空瓶子

“只要你相信他们,开始买保健品,你就跌入一个连环骗局。”王先生恨恨的说到。这些保健品推销员通过种种的忽悠,送礼品、打感情牌、发现金,这些做法无非是要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让他们以高额的金钱,购买这些毫无卫生安全保障的“药品”。

“开始的时候他们会发些‘药品’小样,这样持续数天后,通过不同的洗脑。就开始大规模收取定金,开始卖药”。王先生边说边拿出了一些“保健品”让笔者看。笔者当场用手机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hongxincc.com/bjjjgo/551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冀ICP备20210265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