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日,本报以《我市开展商品包装计量专项抽检保健食品包装合格率不足一成》为题做了保健品合格率的相关报道,引起读者广泛
近年来,保健食品市场持续火爆,营销模式不断升级,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不靠产品质量,靠“忽悠”成部分不法之徒借机揽财的法宝。特别是加入炒作高科技概念的产品,部分消费者更是对此偏听偏信;保健食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 “宣传”,一波又一波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免费“健康讲座”扑面而来。
“所谓的健康讲座,很多都是打着免费、公益的幌子欺骗消费者。”提起目前火热的保健养生市场,曾经上过当的市民冯大爷非常生气。前不久,年近八十高龄的冯大爷参加在兰州市定西路某宾馆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时,被免费查出患有气血不足、血压偏高、心跳紊乱等疾病,举办方告诉他,某生物公司生产的一种“金丹再造丸”对治疗这些疾病具有奇效。经不住忽悠的冯大爷和众多听课的老人们以上百元至几千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商家大力推荐的这种“万能神药”。但拿回家后才发现,这种“金丹再造丸”包装简单、没有任何产品信息,后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鉴定,所谓的灵丹妙药原来是假冒伪劣产品。冯大爷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各种保健养生讲座、保健产品宣传广告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不少不良商家打着各类“免费”旗号招摇撞骗、欺诈老年人的案例越来越多,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
*女士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年初老人家参加了一次保健食品的聚会后,听信现场“专家”建议,购买了保健食品经销商推荐的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并擅自停用了自己的降压药,*女士怎么都劝不住。服用了一段时间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后,老太太的血压非但没有降下去,血糖却升上来了。“老人被‘洗脑’之后,就会认定儿女阻止买保健食品就是不孝顺。”提及此事,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直摇头,作为医护专业人员的他也无法阻止父母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购买保健食品。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买得特别多的“会员”,保健品公司会授予他们一些“职务”,邀请他们当嘉宾并在主席台上给其他老人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带他们去旅游、就餐等,从高额利润里挤出一点小甜头让老人深陷迷局。打“亲情牌”、投老人所好,年轻的促销人员免费给老人量血压,时常带些米、面、油、鸡蛋等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嘴巴特别甜,进门就喊爷爷、奶奶……这些让深感孤独的老人很是受宠,和促销人员无话不说,老人什么时候发工资,银行卡上有多少钱,都被对方摸得一清二楚。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正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普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保健品的主攻对象是中老年人,而这些平时大多比较节俭的人为何在购买保健品时就头脑发昏,这跟老年人担心身体机能出问题、渴望长寿有关。一些商家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通过狂轰滥炸的保健品宣传和组织一些免费体检,使中老年人和各种疾病对号入座,往往越看越像、越看越怕,从而失去理智地购买宣称有疗效的保健品。
调 查:保健品市场问题多保健品市场持续火爆后背后,所谓高价名贵的保健品究竟是否名副其实?据本报11月2日07版报道称,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商品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抽检。据介绍,此次抽检范围涉及生产、销售的月饼、酒精饮料(包括白酒、红酒、*酒)、茶叶、化妆品、保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等批次,检验上述商品包装是否存在过度。抽检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为75.7%,其中保健食品合格率仅为6.7%。针对本次专项监督抽检中存在过度包装的商品,质监部门对涉及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责令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做了20年保健品的兰州康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蒋新群先生是惠普生保健品甘青宁总代理,小西湖医药广场一楼的兰州康乐保健品店里,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摆满了柜台,记者看到都是青一色的惠普生、纽斯葆保健品名牌产品,从维E、蛋白粉、鱼油软胶囊、灵芝海洋鱼胶原肽粉,维生素D钙咀嚼片等40多个品种摆在货架上。正在上货的蒋老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公司96年成立之初就走品牌化路线,现在甘青宁已有余家经销商,而兰州康乐是从事保健食品的批发销售及地区代理、配送、连锁店经营为主的一家大型企业。
谈到问题保健品乱象问题,蒋新群认为,特别是一些针对老年人开始免费的“健康讲座”不断增多,实际上就是给老年人“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 “忽悠”,而这些保健品一般都是很低价的无效保健品、甚至是三无保健品,正规的品牌保健品是将人们膳食结构和营养体制做为产品研发与销售的核心价值,而忽悠老人的保健品一般也不会有正规的进货渠道,比如大品牌的保健品分销渠道,都有全国总代理、西北总经销、一级、二级代理和地县代理,进货和索证索票台账制度非常严格。“药品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测试,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业还生产药品干什么?”蒋新群说,每年公司都要邀请厂家的保健品营养专家,他们得出的结论为,一些表面上效果明显的保健食品,实际上一点保健效果没有,一些保健品抽检出的成分甚至是面粉、大豆蛋白等物质,虽然吃不死人,但根本对身体没有任何保健作用。
据兰州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称,药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保健品只有辅助调理作用,根本不可能治疗疾病,如保健品中加了某些西药成分,跟医院开的药一起服用后,还可能产生相抵触或过量的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服用保健品前 咨询医生,如果正在服药,服用保健品更要咨询。
监 管: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投诉多兰州市城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称,目前,有关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投诉接连不断,上半年,仅城关食药局就接到投诉17起,立案处理6起,但因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活动隐蔽性强、活动时间短,监管部门接到群众投诉去查时已是人去楼空,有的营销者还和监管部门玩“躲猫猫”的游戏,在早上五六点开始营销,在九点之前活动已结束,如果没有当事人的投诉,监管部门根本无从知晓。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有家,年产值上亿的企业也有70多家;年总产值超过亿元,年销售额约亿元,其中老年群体消费占50%以上。据《北京青年报》消息:年6月20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六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四成消费者表示经常遭遇到保健食品冒充药效功能现象,总体来看,七成消费者评价为不太满意。
针对这一现象,法制维权专家、七里河区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惠杰民队长称:“保健品行业 的问题在于它正在沦为广告营销业,广告宣传和产品质量之间的落差太大,违规产品介绍、夸大宣传随处可视。这些行业潜规则更大的问题是非法添加,比如在一些声称减肥的食品里加入非法添加剂,在降血糖的保健品里加入降血糖的西药,排*养颜的就加入腹泻的,这些非法添加都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很严重的健康损害”。
我市工商部门提醒广大老年人,许多不法分子打着“保健协会”等旗号,引诱老人购买产品,而这些产品价格偏高。执法人员表示,市民应提高药品鉴别常识,认准正规标志,购买保健品时,尤其是以推销方式出售的产品,一定要倍加警惕, 在子女陪同下,选择正规药店咨询购买。执法人员强调,保健品不能宣传药品功效,禁止使用 性口号。市民在购买保健品时,应注意销售地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如果市民发现权利受到侵害,可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同时注意证据搜集。
兰州日报记者 徐晓君文\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