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健酒 > 保健酒价格 > 春节的酒

春节的酒

发布时间:2021/2/26 15:22:52   点击数:

中国先有酒,而后春节和酒不可分。

刘向在《战国策·魏策二》中写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夏禹时期的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láo)”,酒献给大禹喝,古时,就只有君王贵族才能喝,事实上,从商代起,用酒量 的就是王室。

《诗经》《豳(bīn)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农民酿成春酒美又香,献给主人求长寿。

中国造酒五千多年了,《周礼》就有喝酒的礼仪和规矩。

中国字“酒”,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但它不是酒,是酉,是盛酒的器具,用来指代酒,跟酒有关系的字,也都以“酉”为部首,比如:酿、醉、酌和酗酒的酗,酝酿、酩酊、酬酢。酬酢(chóuzuò)就是酒宴上相互敬酒,主人敬客人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还有配,是用不同的酒调出的颜色,后引申为配偶、配合、匹配、分配、调配,媒人就是“调酒师”。

腊月二十九,请祖上坟去打酒。在中国民俗里,腊月二十九是“小年夜”,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shí)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给祖宗上坟送上祭品、请祖宗回家过年,到酒馆打酒,为过年宴席和祭祖使用。

饮春酒。春节饮春酒的习俗历史非常悠久,自《诗经?幽风》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后世便多用“春”字为酒名。晋代陶渊明的《和刘柴桑》诗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qú)”,其中的“春醪”指的就是当时生产的一种名酒。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一文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的记述。

守岁喝酒。远在西周时期,就有喝酒辞旧迎新,人们为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会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举杯祝贺。北宋时分,人们过年那段时间一天要喝上两遍酒,除了自家人晚上喝酒守岁外,白天邻里间也会互相邀酒对饮,谓之“别岁”,也就是辞旧。除了喝酒,人们还会相互馈送酒食,谓之“馈岁”。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华人除夕夜通宵不眠要守岁,从南北朝开始,守岁便要喝酒。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年初一喝酒。北周诗人庾信有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古时候过春节,人们都要喝椒柏酒这种用中药浸泡的保健酒,用柏叶、花椒浸泡,是春节的特定习俗酒;饮酒前,还要致新年祝辞,称之为“椒花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了椒柏酒之外,还有屠苏酒。相传,屠苏酒是三国时名医华佗的配方,采用多种原料浸泡而成,具有防疫、保健作用,是春节的特定保健酒。大诗人苏东坡诗云:“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 饮屠苏。”唐朝的顾况也曾作《岁日作》:“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元日(玉楼春)

(北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春节饮酒,新桃换旧符、新旧更替。

把酒话桑麻。举杯话家常,酒里有回忆有怀念有畅想。

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李清照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张继说: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庭坚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酒是感情的润滑剂,亲朋好友一年不见,酒杯一碰,话匣打开、“哥俩好”勾肩搭背、没有距离。

酒和久是同音,中国人把酒与久已经写进了我们的骨子里。

春节更少不了酒——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hongxincc.com/bjjjg/62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冀ICP备20210265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