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小编提前给小伙伴们拜年啦!
都说“无酒不过年”、“桌上有酒,越喝越有”,即便平时不喝酒的人家,过年时也会拿出酒来,多少喝上一点!
过年时喝的酒又叫“分岁酒”。大家知道,三沟酒业所在地辽宁阜新是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酒文化已有年的历史。年太长了,咱们今天就穿越年,说说古人过春节都怎么喝酒?
汉代
椒柏酒
花椒当年很红,大家就爱喝麻的
▽
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椒柏酒就是以花椒、柏枝所制的酒。是的,那时候很流行喝花椒味的酒水哦!据说,“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走起路来都感觉轻快,“这是飞一般的感觉”有木有?而“柏”是一种仙药,食用后能驱祛百病。
“守岁”的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与先秦相比,汉代过年的风俗、日期基本都已经稳定,规矩也很多。
饮用年酒时要看时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日出之时,伴随着鞭炮声开始。全家人一起喝酒,还要讲究严格的次序。《四民月令?正月》记载:“正日进椒柏酒,进酒次弟,当从小起。”意思就是——让卖萌的先喝!过年了,小孩子就意味着又长大一岁,这是喜事,所以先喝;而老年人则意谓少了一个年头,又衰老了一点,放在 喝。
魏晋南北朝
屠苏酒
椒柏酒的升级版,没病没灾过一年
▽
到了魏晋时期,过年所喝酒的品种增加了一种,除了椒柏酒外,人们还喝“屠苏酒”。相比椒柏酒,屠苏酒的配料显得丰富多,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用大*、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这也是一种中药保健酒。
过年时,全家人都要喝点屠苏酒,这种酒能预防流行病和瘟疫。类似于现代人流行的“转发这条锦鲤,好运伴你一年”一样,屠苏酒也被老百姓赋予了更多象征好运的寓意。如果当时要为屠苏酒做广告,广告语应该是:“喝完这杯屠苏酒,没病没灾过一年。”
那时,在除夕夜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家宴,从喝酒开始,“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五辛盘?听上去很好吃的样子啊?吃货们你以为是卤味拼盘吗?再仔细看看,Oh,NO,是一股来自东方的神奇力量,一盘让你流泪的五种辛辣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薹、香菜!来,动筷子吧,小孩子别挑食啊,吃了发散五脏郁气,麻麻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免疫力了。魏晋的除夕夜,菜品是真酸爽,但过年守岁的风俗已经成为一种固定年俗,过年饮酒之风也更加盛行。
唐代
喝酒就要图个乐,不准不开心
▽
到了唐代,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大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对过年的理解出现变化,参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的需求层次上升到新台阶,过年图个快乐成为主题,比如放鞭炮,不再作为驱*避邪的手段,而被看成是一种娱乐形式。酒呢,是一定要喝的,而且要大吃大喝。可供选择的酒品也多了,不再仅限于“保健酒”。
饮酒的规模和档次都上来了,特别是在皇家,过年时宫中会有豪华酒席,行酒时还有音乐、歌舞,诗歌唱和,类似于现代人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气氛极好,通宵达旦,难忘今宵。普通人家所喝的酒,一般是乡间自酿的,饮酒也是图个热闹,三五成群,谈天论地,喜迎新年。
宋代
家人和朋友都重要,过年的酒喝两遍
▽
宋代喝椒柏酒的人家很少见了,多喝屠苏酒和术汤,过年喝酒之风与隋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时,过年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团坐在一起喝酒守岁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叫做“别岁”。除了喝酒,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馈送酒食,谓“馈岁”,现在过年喜欢送酒的风俗,估计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元明清
酒的本质是社交,一直影响到现在
▽
到了元明清以后,守岁之风全面盛行,年味特浓。天一黑,全家便团坐到一起“度岁”,主妇把好酒好菜全端上桌来,守岁时除了喝酒,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娱乐项目, 的是掷骰子。从那时起,小孩们可以讨压岁钱了!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围则在一起放鞭炮。
到了清代,尤其是“胜泉涌”烧锅建成以后,迎来送往成了一种时尚,过年喝酒不单单是为了辞旧迎新,更被赋予了社交功能,走亲访友,请客送礼,交际应酬,直至影响到现在。
现代人更注重健康和养生,那么在白酒选择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应该选择什么品牌的白酒呢?当然是选择纯粮酿造的三沟酒啦!为什么呢?且听小编详细道来:
百年三沟,纯粮酿造,传统工艺,自然本色。三沟酒业拥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东北酿酒试验基地、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所研发的三沟系列白酒以当地的红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延用百年窖池进行发酵,并利用传统的老熟工艺和现代的过滤灌装技术。目前,三沟系列产品有浓香型、兼香型、清香型、芝麻香型、营养型五大系列,高、中、低档多个品种,充分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至于纯粮酒的妙处,小编以前也跟小伙伴们介绍过,大家可以查阅三沟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