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票制和“4+7”药品带量采购*策,医药代理商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万医药群体的生计受到冲击。当下医药*策频出、行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医药代理商如何实现转型!面对新环境的到来,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呢?过去做药品推广的经销商,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实现快速转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医食品大健康产业下的一场盛宴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为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继药品、医疗器械之后,医疗产业的第三大领域,被称为病人的“饭”。
特医食品种类大类
小类
全营养
配方食品
1~10岁人群
10岁以上人群
特定全营养
配方食品
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肾病
肿瘤
肝病
肌肉衰减综合症
创伤、感染、手术
及其他应激状态
炎性肠病
食物蛋白过敏
难治性癫痫
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
脂肪酸代谢异常
肥胖、减脂手术
非全营养
配方食品
营养素组件(蛋白质组件、
脂肪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
电解质配方
增稠组件
流质配方
酸代谢障碍配方
特医食品行业市场状况1、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熟,国内刚起步
全球特医食品产业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期,近年来以6%的增速增长,年全球特医食产品市场规模约亿元。其中,欧美市场规模为亿元,日韩市场规模为亿元。由于*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因素,中国目前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约6亿元,远未满足市场需求。
2、国内尚属蓝海,发展前景可观
①现有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在美国,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只有1.6%。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显示,我国至少还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②老龄化的加剧必然进一步推动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从8,万人增加到15,万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从年的7.0%增长到年的11.4%,老龄化明显加剧。未来老龄化趋势将继续,到年左右到达顶峰。老龄化的加剧对营养类产品的需求增加,同时老年人患病率远高于青壮年,使得特医食品行业前景更为明朗。
3、国内市场规模在亿和上千亿之间
如果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中国特医食品行业至少有亿元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保健品市场达到2,亿元,特医食品功能较保健品更为确切,从功能上可以取代部分保健品(病人、老年人、孕产妇、运动健身人群等),预计可以达到20%即亿元。特医食品作为具有一定医疗功能的产品,有人从医药行业市场推断,如果占据5%的医药行业市场,根据年医药行业20,亿元去计算,特医食品市场潜力更是高达0亿元。
特医食品*策法规1、新版《食品安全法》成为“出生证”
在年新版《食品安全法》之前,卫计委于年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以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为特医食品的问世奠定基础。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专门定义了“特殊食品”,并把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包含在内,自此特医食品有了 层级法律意义上的身份。
2、临床应用规范将落地,扫除销售障碍
由于中国之前没有特医食品这一类别,外国品牌特医食品利用中国药品注册不足,将部分特医食品注册成药品在中国销售,而中国本土品牌只能以食品注册进行销售无法进入医生处方,因此销售额很小。年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布,将彻底扫清特医食品的销售障碍,特医食品将可以正大光明地销售。
3、相关*策推动特医食品发展
①设立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负责制定包括特医食品在内的特殊食品的注册管理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研究拟订特殊食品注册管理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研究拟订特殊食品注册审评、注册检验、功能评价、现场核查等工作规范,并承担特殊食品注册行*审批和备案管理工作等。
②国家设立专门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并建设区域性临床营养检测中心,推动营养诊疗的规范性和循证化。
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医院HIS系统。特医食品进入HIS系统后,医生将可以直接从系统中选择特医食品作为处方。
④部分省市特医食品将纳入医保范围。
优质的产品,布局千亿市场
台湾原装进口,严格按照特医配方生产,产品由全球 的SGS公司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集成互联网+、安全、没有风险的代理方案。
年将是大量医改*策的“落地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的一系列*策让业界一片惊慌!在卫健、医保、药监的联动改革之下,医药代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大改革面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尽早的进入特医食品,提前布局,抢占特医食品的市场份额,做行业的老大。成功实现医药代理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