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郝鸿峰不赚钱的日子终于成了历史。年,酒仙网实现净利润万元,而且年有望达到1.5亿元。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年7月25日,酒仙网旗下 家“国际名酒城”试营业。
这种“网上下单、线下配送,线上引流、店内体验,并通过互联网工具提升管理效率”的“新零售”模式,让酒仙网走出了靠融资为业务“输血”的漫漫长夜。
“我们还没有告别电商,可以说是一种电商的升级和转换”,郝鸿峰对创业黑马学院案例中心说:“新零售的销售威力和效率,可能比互联网还要高”。
01
“四世同堂”,众生皆苦
要想了解洒仙网的“新零售”,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整个酒类渠道领域的行业困境。
如同中国的许多消费品类一样,由于地价昂贵和消费升级,实体酒类销售渠道越来越不好做了,但与服装、化妆品等消费品不同的是,电商也没发展起来。
年,中国整个酒类行业,包括白酒、啤酒、红酒和保健酒的生产总值是多亿元,零售市场的总价值则约为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大概率会发展到2万亿,是全球 的酒类消费市场。
但是在这个市场上,缺乏零售巨头和大的渠道公司。比如美国 的酒类销售集团——南方酒业集团——可以占到美国30%的市场份额,每年有多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而中国酒类市场规模是美国的好几倍,但 的酒类渠道公司销售额只有30-40亿元。
目前,在中国,诞生于不同时期的多种酒类零售体制并存:
首先是属于“酒类零售1.0时代”的烟酒夫妻店。这种最古老的店铺也是中国酒类销售的主渠道,有60%的份额,由于受到电商替代和地租上涨的两面夹击,仅有的利润一般来自于卖假烟假酒,全国约有万家这样的烟酒店。
其次是“酒类零售2.0时代”的酒类行业连锁和超级大卖场。年左右,一批有志之士曾想打造“酒类的国美电器”,于是出现了华致酒行、久加久等酒类连锁,也曾快速发展,但都走不出房租高企、单店销售额不高的现状。与此同时,放在大型超市里的酒类也很难做出规模效应,占比一般都不会超过5%,已经成为超市零售的鸡肋。
02
“八年抗战”,终到彼岸
作为中国 的酒类垂直电商创始人,过去8年郝鸿峰也一直在“烧钱”。
年之前,郝鸿峰曾经是山西省 的传统酒类销售商的创始人,当时年销售额就已过亿,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这年7月份,他带着“打造一个酒类行业的国美”的想法开始探路。接下来,在北京上的一堂EMBA课又让他改变了主意。他发现网上卖酒,身处一地就可以覆盖全中国,甚至全世界,而不需要一分钱的房租,“这个生意应该是很不错的”。
此后的8年间,是一个艰苦的“二次创业”过程。郝鸿峰来到北京,八个人住一个宿舍,从零开始学习电子商务。酒仙网在酒类垂直电商中的总排名,从国内名以外,渐渐发展到全球 ,目前有万注册会员,销售额 占到全国酒类电商市场一半左右。在商业模式方面,酒仙网最初做B2C,向普通客户卖酒,花了10几个亿;年转型做O2O,搞了个“酒快到”,赔了1亿多;年又转型做B2B,成立“酒仙团”,又花费了将近5年的时间和上亿元,发现消费B2B其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电商有电商的规律。线上平台的流量总是向“头部汇集”,在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酒类销售前20名的品牌都占据了80%甚至更高的销售占比,而这些酒类品牌又都是不愁卖的,这就使得作为渠道的酒类电商没有议价能力。而且互联网上的竞争比线下更为残酷,消费者货比三家,完全没有平台忠诚度,一旦停止“烧钱”,流量马上会下降。
正当郝鸿峰陷在电商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之时,一个叫“新零售”的新概念,因马云从年开始的极力倡导而为世界所知。马云认为,未来所谓“新零售”, 的机会和挑战,将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传统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结合。在此理念引领下,阿里巴巴先后与苏宁云商、银泰等商业项目合作,随后又开办盒马鲜生,收购三江购物和肯德基、必胜客在中国的业务,开启了其线下商业体系的战略性布局。
03
从本质上理解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