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又称“酒剂”,是指将具有滋补、保健及治疗作用的药材放入酒中浸泡提制而成的制剂,以发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抗衰益寿等功效。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及返朴归真思潮影响的增强,作为传统中医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药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酒作为百药之长,具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可溶解药材中大部分水溶性和脂溶性的有效成分,所以药酒兼具酒的作用和药物的疗效,又因配入酒中的药材不同,其功效也不同。
以防止疾病为主的药酒,功效是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以滋补增益为主的药酒,功效是保健强身、预防疾病。
药酒饮用得当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但如若用错药材或炮制、使用不当则可造成健康隐患。
药酒炮制小贴士
炮制药酒宜采用酒精含量为50~60度的白酒,如果酒的浓度过低,易滋生细菌和微生物,且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自制药酒,应选配适当中药材,经过必要加工,根据处方要求调配,切不可随意加减药材。
药材可适度粉碎扩大与酒液的接触面积,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药材与酒的比例宜为1:10~1:20。
炮制药酒宜使用带盖的陶器、瓷器或玻璃瓶浸泡,避免使用塑料或金属器皿。
室温20℃,药酒浸泡时间在15-30天为宜,气温高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则浸泡时间长些。酒非越陈越好,炮制时间过长,酒的浓度降低,药材可能霉变。
药酒饮用小贴士
药酒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外用药酒切记不可内服。
内服药酒每次饮用10~30mL为宜,每日2~3次,年老体弱者,用量应酌减,不会饮酒者可将药酒兑入冰糖水中服用。
药酒宜在餐前或睡前服用,以温饮为佳,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药酒饮用不宜同时吃生冷、辛热、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饮用药酒期间不宜与西药同服,避免增强药物*性或降低药物作用。
饮酒后切忌沐浴,酒后沐浴体内葡萄糖大量消耗可致血糖下降,造成低血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慎用人群
肝病患者:乙醇可导致肝损害。
卒中患者:饮用药酒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脑出血的机率,加重病情。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会随着饮酒量的增多而逐步升高,血压升高愈大其心、脾、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也愈多。
冠心病患者:大量饮用会减少脂肪作为热能的消耗,使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脂水平升高,同时阻碍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
痛风患者:药酒可以导致乳酸和酮体的聚集,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同时促进腺嘌呤、鸟苷酸的代谢加速尿酸合成,使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药师温馨提示
药酒是药不是酒
炮制需按处方行
用法用量需谨慎
盲目饮用不可取
作者:药剂科 白荷荷
编辑:宣传科 严 格
审核:宣传科 张 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