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周一至周五持续“烧烤”天周末迎降温
悲剧:上海13岁小男孩造波泳池溺亡
全国:揭保健酒“功效”黑幕,椰岛鹿龟酒等含伟哥
杭州:出现今夏 例热射病死亡病例
研究:呼吸也会胖竟是真的天气
持续高温,周末迎来降温高温一步步升级,昨天上午11时,省气象台发布今年 高温橙色预警,昨天9时33分、16时30分,杭州市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3-5天高温依旧坚挺,今天明天除沿海岛屿外,全省大部分在37℃-39℃,局部40℃。
市民们要注意防暑防晒,尤其是,天气热了,凡事都要冷静,别冲动。本来,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就和气温成正比,天气炎热,敌对行为会增加16%。所以,天越热,越要克制。
不过周末台风将带来降温,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热带风暴级,英文名:Soudelor;名字来源:密克罗尼西亚;名字意义:传说中的酋长)于7月30日晚生成,预计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移动,强度逐渐加强,8月3日前后加强至台风级,4日加强至强台风级,8月8日前后将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今日早报)
悲剧13岁男孩造波游泳池溺亡天气一热,去泳池消暑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不过消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事故发生的游泳池)
8月的 天,一名安徽籍13岁男孩在奉贤区体育中心同其姨妈和表哥游泳时发生意外,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事发地为奉贤区体育中心室外的造波游泳池(以下简称造波池),面积近平方米,呈扇形,展开角度约为60度,缓坡向下,水深最浅处为10厘米,最深处达2米。
昨日中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府新闻办公室官微“上海奉贤发布”称,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访谈笔录等发现,8月1日19时20分许,造波池1号岗救生员发现有人在水中疑似憋气即下岗提醒,提醒无效后于 时间跳水发现男孩有溺水症状,随即将男孩托出水面,并与其他救生员一起将男孩移至池边。
上岸后泳池方立即启动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救生组对男孩开展肩背和心肺复苏抢救,并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赶到后接手抢救工作,并将男医院,后因抢救无效,于20时15分证实死亡。
另据了解,年7月,该游泳池也曾发生过一起男孩溺水身亡事件。当时8岁的男孩是由家长陪同至泳池学习游泳时溺水。(东方早报)
揭露
保健酒“功效”黑幕鹿鞭酒、神力酒、阳春酒、神液酒……名字充满各种想象空间的保健酒背后,其功效或许只是西药在“作怪”。
7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一份题为《关于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业69种产品违法添加行为的通告》显示,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并在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明示或暗示壮阳、性保健等功能。
食药监总局称,在保健酒、配制酒中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属于违法行为。目前,已经有19家企业被刑侦。
根据食药监总局通告,初步查明,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的有15家企业27种产品,违法添加他达拉非、 艾地那非、伐地那非、红地那非等(均为与西地那非类似的化学物质)的有5家企业7种产品。
另外,食药监总局还公布了一长串“正在调查”的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正在调查的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的产品27种,涉及企业25家,其中三九企业集团牵涉其中,该集团兰考地久酒业生产的蛹虫草酒被指添加了西地那非。
正在调查的涉嫌违法添加他达拉非、 艾地那非、伐地那非、红地那非等化学物质的产品8种,涉及企业7家,其中包括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椰岛鹿龟酒1种产品。
北京疾控中心曾在一篇发表论文中写道,“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对于心血管患者,有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财经日报)
热射病出现今夏 例死亡病例8月1号,医院接到了今年 例热射病病人,很不幸,这位50岁的患者没能抢救回来。他也是今年夏天,杭州出现的 例热射病死亡病例。
医院时,医生用耳温枪测了体温,但温度已经高得无法读取;抢救过程中,又测量了一次,高达41℃。
“重度中暑体温可以高达41℃,基本上是人能耐受的极限温度了,病人当时的体温可能已经超过了这个温度。”卢医生说。
医生建议:
医院急诊科赵雪医生提醒,想避免中暑,要尽量避开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的时间段出门。高温作业者,一定要随时补水,还可以在水中加点盐,1升水,差不多加小半勺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钱江晚报)
研究呼吸也会胖竟是真的许多人常笑言“吸空气也会胖”,但别以为这单纯只是开玩笑。国外有研究发现,家庭中堆积的灰尘隐藏特殊化学物质,成为人体发胖的关键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环保署统计,孩童每天会接触到50毫克灰尘。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研究发现,隐含在灰尘中的发胖因子足以影响人体脂肪代谢率、细胞增长与死亡等功能,尤其孩童若在发育成长阶段大量接触,可能与未来腰围尺寸增长脱不了关系。
这篇研究发表已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科技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研究团队收集家庭、健身房、办公室中最常暴露在污染物中的灰尘样本,模拟各种幼童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浓度灰尘,初步结果显示低浓度的化学物质与现实生活十分符合。
灰尘中促使肥胖的化学物质,与塑胶、润滑油含有的化学物质相似,和胰岛素增敏剂受体(PPARgamma)同样可能影响人体发胖机率,左右肥胖细胞作用。
虽然这只是初步研究结果,但同步有更多数据足以验证化学物质与肥胖的关联性;而研究也将再进一步实验灰尘在一定浓度下,还可能对孩童造成哪些其他健康影响。(台湾中时电子报)
编辑/制作:医馆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