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起源于商周时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起开始的。酒不仅是食物,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为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杜康酒、五粮液,作为历史名酒,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它,写下了汗牛充栋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酒的发明也相当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杜康酒是中国酒宗,洛阳是中国酒文化的故乡。
酒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史前:就开始了酿酒文化。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
商朝: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饮酒在贵族中极为盛行,因此,商朝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尊老敬老的民风又体现了“酒仪文化”。
春秋战国:酒进一步发展,并留下了很多酒的文献。
秦汉: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转变。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饮酒日。
三国魏晋南北朝:酒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酒文化使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
宋辽金元:酒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代行酒道的又一个高峰,讲究修身养性,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新中国: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中国的白酒文化实则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中国人打交道,无论在怎样的场合,真正的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需要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中国的酒文化已渐渐演变成中国特有的*治文化、人情文化,中国商业权利寻租文化以及中国特有的公关饭局文化。
白酒按香味分类分为:
酱香型:又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为典型代表。
清香型:又称汾香型,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浓香型:又称泸香型、窖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典型代表。
米香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三花酒为典型代表。
凤香型:以陕西凤翔的西凤酒为典型代表。
兼香型:以湖北宜昌的西陵特曲为典型代表。
其它香型:除了以上6种主要香型的白酒外,采用独特工艺酿制而成的独特香味白酒,均称为其它香型。可分为以下5种:
一是董香型又称药香型,以贵州遵义的董酒为典型代表。
二是豉香型,以广东佛山的豉味玉冰烧为典型代表。
三是芝麻香型,以山东省安丘县的特级景芝白干为典型代表。
四是四特香型又叫做特香型,以江西省樟树镇的四特酒为典型代表。
五是老白干型,以中国北方一般白酒而言。
春节,要喝屠苏酒,端午节,皇帝宫眷内臣要喝菖蒲酒;老百姓要喝雄*酒。
此外,养生保健可以喝保健酒,跌打损伤可以泡药酒;烹饪时也会用到料酒。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合理饮酒,适量饮酒,将酒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