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条例,普通食品是不能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及疾病预防功能的。现有的保健食品只有国家规定可以宣称的27种功能,成为保健食品必须经过审批,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根据《食品安全法》,即便作为保健食品也“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否则涉嫌欺骗消费者,属于违法行为。
近几年,酒业迎来“大健康”风口,保健酒行业扩张迅速,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在内的多家白酒企业先后推出保健酒产品。然而,伴随着市场升温、产品普及率提高,保健酒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保健酒
行业问题
目前整个行业,对于保健酒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保健酒是白酒的延伸,二者自是容易区分。但保健酒与同是具备一定功能性的药酒则差别较小。
产品界定不明,是导致保健酒行业问题多多的根本原因。添加了某些药材原料,饮用后能达到某种功效,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酒,都被称为“保健酒”,但其中取得了国家保健食品认证“蓝帽子”的很少。
目前市场上,药酒、人参酒、果酒、竹酒等均被归类为“健康酒”、“养生酒”。据不完全统计,包装上明确标注保健食品专用“蓝帽子”标志的保健酒不足半数。有统计说,多家保健酒企业当中,拿到“蓝帽子”标识的不到20%;超过80%的基本是中小企业,品质难以信赖。
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业69种产品违法添加“伟哥”等类似成分,更是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诸多“保健酒”在宣传中明确提及或暗示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作用。然而,我国从未批准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此类广告均属虚假宣传。企业间互相模仿,产品“功效”也大同小异,其中大多数产品均宣称“壮阳、强身健体、抗免疫、抗疲劳”等,甚至虚假广告现象也屡见不鲜。
不得不说,保健酒行业深谙消费者心理。在宣传上,有意往药酒甚至药品方面塑造,鼓吹和夸大,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其次,则是虚假广告。这种夸大和虚假宣传保健酒功效的做法,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