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花,入秋之后退却了在田野里的灿烂,开始了天南海北的跋涉。当它出现在你面前时,或许快递小哥会说,“您的大同*花到了”;或许饭店点餐的服务员会说,“我这里有新鲜的大同*花您可以尝尝”;或许在超市的展柜里你会发现多个品种的大同*花;或许你见到的大同*花,已经成为一种饮料、一种功能性保健酒、一种女士喜欢的化妆品、一种口感独特的点心……今年以来,大同*花已经被开发成多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4亿元,特别是在该市的云州区,“小*花”逐渐变成“大产业”。
种植户和采摘工最好的一年
初秋的云州大地,成了一片金*色的晾晒场,一簇簇鲜嫩的*花扎着堆、抱着团,完成着从农作物到致富“金针”的“使命蜕变”。
8月20日8时许,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东的共享冷库前,村民文淑华送来了今年最后一茬*花。“今年的*花就收完了,还没尽兴呢。”47岁的文淑华26年前从四川嫁到云州,如今能说一口地道云州话。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是最好的一年!”
文淑华家里种着9亩*花,今年全部进入了盛产期。进入采摘季后,她每天一早就进地里摘花,然后再把摘好的*花送到村里的收购点卖掉。现在,*花产业越做越大,分工也越来越细,种植户只管种*花、摘*花,摘回来的鲜菜直接卖给村里设立的加工点,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今年鲜菜的收购价最高的时候能到2.8元,比去年高1元还多。”文淑华说,她最多的一天卖了将近元的*花,今年大概能收入7万元。
近些年,靠着种植*花,文淑华供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还在城里买了房,家里的生活步入了小康。“大同真是个好地方,我越来越喜欢这里,还把老家的外甥女介绍到这边找了对象。”文淑华快人快语,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临别,她还邀请记者去她家里喝茶,“看看云州农民的新生活。”
“今年是最好的一年!”8月21日,记者将电话打给*花采摘工孔晓霞时,又听到了同样的话。她已身在山东菏泽老家:“我们的任务圆满结束,已经满载而归了。”
*花采摘是劳动密集型工作,进入采摘旺季需要大量采摘工。近年来,为帮助农户及合作社解决采摘难题,每年到采摘季,云州区提前通过网络、